山棕
山棕屬於棕梠科,是生長在森林中下層的陰
性植物,開花時發出香味來吸引昆蟲完成授粉工作。山棕是很有用的植物,早期山棕葉可以搭蓋屋頂,或拿來當掃把,樹莖外緣的棕毛可以拿來當「蓑衣」;而山棕的果實獼猴喜歡吃,結果時,在山棕樹附近經常可以聽到獼猴咀嚼山棕果發出「叩、叩、叩」的聲響。
構樹
落葉中喬木,次生林的先驅植物
,凡有人類活動之處,就容易見到它的族群。它的嫩枯葉是梅花鹿、水鹿的上等飼料,人亦可食用。於初春開花,雄花穗狀下垂的葇荑花絮,雌花聚集成球形的頭狀花絮,子房有肉質的柄,聚合果球狀,成熟時各小果迸出,露出橙紅的子房柄,甜美多汁可直接生食。果實成熟後甜美多汁,在初夏季節常見結實累累,是柴山的優勢族群。
姑婆芋
在海拔二千公尺以下山區陰濕之地,皆可見到姑婆
芋的芳蹤,在北柴山數量很多。葉片極大呈心形濃綠色。佛焰苞花絮,單性花,雄花絮在上半部,雌花絮在下半部。春夏之際開花,秋季時果實成熟呈現出紅豔的亮麗色澤。全株均具毒性,含草酸鈣、氫氰酸及未經鑒定的生物鹹,誤食會引起舌頭麻木、腫大與中樞神經中毒,重則暫時失音,須三、五天才能恢復正常 。姑婆芋是野外救荒植物、根莖部富含澱粉〈芋頭〉,但姑婆芋有毒需煮八個小時以上才可食用,請小心以免誤食!
咬人狗
多年生草木,灌木或喬木,多具有針刺狀
毛絨。葉互生、螺旋狀排列,全緣,鈍鋸齒或細鋸齒,羽狀脈或少數基生的三出脈,表面具有鍾乳體斑點;花單性,雌雄同株,團集叢生的組合成掖生單性的圓錐花序,少數亦有呈總狀花序或聚傘花序。約有一百種左右,主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臺灣自生二種。其葉片絨毛有毒,碰觸後奇癢無比紅腫,在柴山常見姑婆芋旁有咬人狗蹤跡。
榕屬植物
榕樹是台灣常見的植物,在柴山它
發達的根系在珊瑚礁石灰地形中發揮得淋漓盡致,盤根錯節的生長型態,即使沒有土壤,依然能夠長得又高又大,因為榕屬植物的根會分泌一種酸性很強的物質,可以分解著生的岩石、水泥、礁岩等,並緊緊抓住;此外,榕屬的植物還是纏勒高手,隨鳥類糞便傳播的種子一旦在別的樹上發芽,就纏繞原樹迅速擴張地盤。
有了這些生存利器,在柴山這樣的石灰岩環境中更顯得如魚得水,可以說是柴山全區最具優勢的樹種之一,包括正榕、白榕、雀榕、棱果榕等,處處均可看到榕樹盤據礁岩巨石之上;又如小坪頂有棵雀榕纏繞在黃連木老樹上,吸引遊客駐足。
稜果榕
柴山常見的稜果榕屬桑科,常綠植
物,莖粗大,分枝多,樹皮灰白,葉大多肉,果掖出,雙生 ,短柄,扁圓形,皮粗糙。它的隱頭果實具有八至十一個縱左右的棱,和多數皮孔所形成的灰白斑點,成熟時隱頭果變軟,是臺灣獼猴、松鼠、昆蟲的主要食物。
恆春厚殼樹
恆春厚殼樹是熱帶落葉樹種,在柴山中屬
於較耐旱的樹種,常長在坡地上,冬季因乾旱而落葉,每年初春三月∼四月重新長出新葉,不久就會開花。
巢娥幼蟲孵化的時刻,它們會爬滿恆春厚殼樹啃食嫩葉,而巢娥幼蟲又是鳥類的食物,形成一個特殊的食物鏈,如果巢蛾幼蟲數量太多就會吸引更多的鳥類來吃食抑制其數量,而恆春厚殼樹也會有「自救機制」,它分泌含「單寧」的化學物質,如果樹葉被吃食太多,相對的每個新葉的「單寧」質就更高,讓巢娥幼蟲無法入口。
藤類植物
柴山在低海拔的山中林相可稱相當的豐
富,木質藤本植物尤其發達。他們發展出鉤刺和長枝條,攀附在其他大樹身上形成一片分不清誰是主誰是客的蓊鬱樹叢。這些植物也是柴山植物林相的一環,甚至具有橫向穩定的功能。柴山常見的木質藤本包括盤龍木、腺果騰、菊花木、猿尾藤、扛香藤、三葉爬崖藤、鷗蔓、鈴蘭、台灣華他卡藤、羊角藤、漿果、台灣馬兜鈴、毬蘭、冷飯藤、菜欒騰、山素英、風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