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雕橋
位於河堤社區的光雕曲線橋,以音調記號「C」的造型展現出充滿創意與力學的美感,不僅橋身色彩繽紛照明設計更是特別,夜晚來臨時音符造型的光雕曲線橋散發迷人光芒,如河上明珠般閃閃動人。
中都橋
地理環境:
位於「中華橫路」底,〔鼓岩國小〕前,為『鼓山區』與『三民區』連絡道路之一。
景觀介紹:
穿著大紅衣裳,卻非常醒目,令人不自覺想多看一眼,聯結河東與河西,用她獨特的拱型,在落日餘暉下凝望著,就好像七色彩虹跨越著穹蒼與天地,稱之為「彩虹夢境」。
建國橋畔
地理環境:
位於「建國路」上,聯結『鹽埕區』與『三民區』。 建國橋橫跨在愛河,由於當時年代已久安全堪慮,建國橋功成身退,拆除後原地重建。 現在已成為一座四十米寬的大橋,對於鼓山、鹽埕和市區間的交通有重大幫助。
景觀介紹:
建國橋讓市民有了參與的機會,不再只要求橋樑結構的安全與耐用,這座橋樑更擁有愛河專屬的獨特性。使橋樑、行人、車道分道,橫跨愛河。 建國橋造型設計意念不同傳統的橋樑,主題是閃亮飛瀑,加入了「彩虹與白鷺鷥」的概念之後,造型更具現代感,並在橋的中央兩側向外延伸出半徑5公尺的半圓型小廣場,很多人愛在這兒賞夜景。最特別的就是橋下的七彩瀑布,船隻一靠近,就像自然瀑布般,水花澎湃聲不斷。 西岸的敬老亭是照顧老心的新空間,前面規劃為徒步區,背後有河畔最寬的木棧道,深入水面九公尺寬,而橋旁一連串半圓型觀景平台,遊客多愛駐足,門前鹽堆裝置地景凸顯歷史特色。
歷史人文:
建國路上的愛河橋,物溝通三塊厝與鹽埕的要道,為愛河上帝作鋼筋水泥橋,日政府稱「川田橋」,民間稱「南與橋」,因為於陳中和的「南和興產業株式會社」(今家樂福愛河店)旁,故名。
七賢橋
地理環境:
位於「七賢三路」上,連絡『前金區』&『鹽埕區』,直達高雄港,曾經風華新潮與驕艷。
景觀介紹:
配合七賢橋數字上的意義,以柔和的七彩船燈裝飾橋體,水波倒影則延伸了船燈的晃動,仿彿置身於眾多漁火當中,配合欄杆投射斜面照明,使單調的混凝土橋體有了韻律的美感,稱之 為「七彩漁火」。 入夜後,牛郎織女加上十二星座的星光親水台,更加浪漫。
*歷史人文: 今日的新樂街、五福四路與七賢三路之間在日據時代一處商業核心之地。
中正橋
地理環境:
位於「中正路」上,聯結『前金區』與『鹽埕區』。 早期人們欲到市政府洽公或重要官員訪問高雄,中正橋佔了相當大的交通責任。
景觀介紹:
強調舊鹽埕市區門戶的歷史之橋,設計以延伸「港都夜魅力」的效應恢復海之眼的舊觀為主,使市民重溫海之眼的浪漫氣氛,稱之為「海之眼」。 以「海之眼」的燈光設計成為夜晚珍珠,旁邊有市立歷史博物館、音樂館、工商展覽中心、噴泉和鹽埕老市街購物,已經是許多重要活動的屬意區域。 接下來沿著中正橋,在暖陽下漫步到位於愛河河畔的高雄電影圖書館,它是目前高雄市最熱門的景點之一,該館在2002年開館,是南部電影人推動電影文化的基地,也是愛河畔一顆亮眼的珍珠,多元性的功能設計讓它並不只是放映電影而己,一樓的空間裡展示電影之相關文物,二樓設有電影專業書庫、個人視聽室等空間,三樓的大型放映室,約可容納149席從事影片觀賞,另有剪輯室可協助各單位進行影片拍攝技巧及影片剪接的訓練,以落實南方電影教學活動的推廣。 館前設有戶外露天電影院、展示牆、星光大道、星光廣場等,更有最受歡迎的露天咖啡座,到了夜晚不但有咖啡香,還有好電影可欣賞,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。
歷史人文:
昔稱「大橋」,意為愛河上最寬的橋。民間稱「州廳橋」,因位於高雄州廳之旁,故名。是溝通鹽埕與前金的孔道。 建於1931年,初以木頭搭建,1938年為配合中正路的闢建而改建成長88.6公尺,寬27.3公尺,擁有五個橋孔的水泥橋。 1989年再度改建成長92公尺,寬40公尺的二跨鋼構橋,橋下設有人行步道,免卻行人穿越中正四路與車爭道的危險,唯設計不良,橋下的人行步道常遭水淹。 雙跨的鋼構中正橋曾號稱是愛河上最美的橋,可是市民好像並以為然。其實中正橋最美的地方不在橋面,而是在橋下。橋下整排的拱型鋼樑結構宛如道道彩虹,甚具美感。 1998年的愛河燈會,外商飛利浦公司在橋之兩邊裝置名為「海之眼」的美麗燈飾,以色光營造出中正橋夜晚的浪漫。燈會過後,燈飾猶存,入夜後照樣散發出誘人的浪漫,吸引市民的注意。 「橋」當然不是只有通行的功能而已,中正橋的燈飾給了我們重新思考橋樑功能的刺激。
高雄橋
地理環境:
位於「五福路」上,聯結『鹽埕區』與『前金區』,愛河流到這裡進入大海。
景觀介紹:
五福路上的一座橋,連接舊市區和新市區,是高雄市的購物大道,有舊堀江和新崛江商場,有百貨公司、咖啡、餐飲,夜晚光亮多變,是散佈愛河的浪漫起點,可漫步到電影圖書館、仁愛公園。 照明設計以模擬褚紅船體為主要構想配合造型的燈具與欄杆的照明,塑造大船入港的磅礡氣勢,稱之為「大船入港」。
歷史人文:
高雄橋舊名【苓仔寮橋】。 當時只是一條木造橋。
|